304永利集团

公司新闻

外东北的粮食产量,能养活1.5亿人?难怪沙俄非要得到黑龙江流域


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请悉知。

黑龙江的寒风吹了几百年,吹走了王朝的边界,也吹来了帝国的野心。

19世纪中叶,沙俄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,一个能让他们彻底扎根远东的机会。

黑龙江流域,这片被清廷视为边缘之地的土地,成为了他们眼中的宝藏。

这里不仅气候比西伯利亚温暖,土地也极其肥沃,甚至有可能养活上亿人口。

对比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,黑龙江流域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粮仓。

而沙俄一直有个致命的问题——粮食。

没有稳定的粮食供应,西伯利亚的开发就是一句空话。

那么,沙俄是如何把这片土地收入囊中的?他们又是如何利用这片土地,改变整个远东的格局?

清朝和沙俄的第一次较量,发生在17世纪。

永利304官网唯一

那个时候,沙俄的探险队已经越过乌拉尔山,不断向东推进,一路打到了黑龙江流域。1649年,哈巴罗夫带着人马进入黑龙江,抢占了雅克萨,并洗劫了周围的村庄。

清廷自然不能忍,1685年,清军包围雅克萨,双方展开激战。

这场战斗的结果,直接促成了1689年的《尼布楚条约》,划定了外兴安岭为中俄东部边界。

表面上看,清朝稳住了阵脚,守住了黑龙江流域。

但沙俄是个耐心十足的猎人,他们明白,边界是可以改的,关键是等一个合适的时机。

而这个时机,出现在19世纪中期。

那时候,清朝已经被列强围剿得焦头烂额,英法联军一路打进北京,咸丰皇帝逃到了热河。

沙俄趁火打劫,逼迫清廷签下《瑷珲条约》和《北京条约》,轻轻松松拿下了外东北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。

这片土地有多重要?

第一,气候适宜。

外东北的粮食产量,能养活1.5亿人?难怪沙俄非要得到黑龙江流域

相比西伯利亚的极寒,外东北的气温明显更友好,适合农业发展。

海参崴每年结冰的时间只有四个月,而鄂霍茨克海岸要冻上八个月。

温度的差别,直接决定了农业的可行性。

第二,粮食产量惊人。

江东六十四屯、海兰泡、兴凯湖一带,土地肥沃,适合种植小麦、大豆等粮食作物。

据估算,这里的粮食年产量可以达到六千万吨,足够养活1.5亿人。

第三,战略位置极佳。

这片土地不仅有丰富的资源,而且直通日本海,拥有天然良港海参崴。

对于沙俄来说,得到这里意味着他们终于有了一个不冻港,可以将势力延伸到太平洋。

黑龙江流域对沙俄来说,不只是粮食基地,更是整个远东战略的核心。

有了这里,西伯利亚的开发才真正有了底气。

那么,沙俄是如何利用这片土地的呢?

第一,贸易盘活经济。18世纪时,沙俄和清朝在恰克图设立了贸易点,靠着卖皮毛、买茶叶,赚得盆满钵满。

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,而黑龙江流域的加入,让沙俄的贸易路线更加完善。

第二,修铁路巩固控制。19世纪末,沙俄规划了西伯利亚大铁路,这条铁路直接贯穿整个西伯利亚,把远东和欧洲连接在一起。

黑龙江流域的土地和资源,成为了这条铁路的重要支撑。

第三,军事布局保卫远东。

沙俄在这里建立了大量的军事据点,确保远东不会轻易失守。

特别是海参崴,这个不冻港成为了沙俄海军的重要基地,直接影响了东北亚的格局。

黑龙江流域的粮食,最终不仅养活了西伯利亚,也成了整个沙俄远东政策的基石。

现代俄罗斯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,而亚洲部分虽然占了全国三分之二的面积,却只有三千多万人。

如果没有黑龙江流域的粮食供应,整个西伯利亚的开发都会变得异常困难。

有人说,历史就是一场耐心的较量。

清朝在1689年守住了黑龙江,却在19世纪轻易丢掉了它。

而沙俄在17世纪的失败中学到了教训,最终靠着等待和算计,把这片土地握在了手里。

历史的齿轮从不停止转动,黑龙江的风依旧在吹,只是这片土地上的故事,已经换了主角。
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!

在今晚刚刚结束的WCBA总决赛G4大战中,四川女篮在客场以65-81惨败给广东,从而以1-3的总比分无缘本赛季WCBA总冠军,而广东女篮在时隔六年后再次夺冠, 太给力了!不过四川队这边,太可惜了,为什么这个赛季如此豪华的阵容,却打不赢仅靠7人轮换的广东队?而且在赛后,四川队这边,又揪出最大混子,让...

北京时间8月1日15点,女足世界杯小组赛E组第3轮,葡萄牙女足vs美国女足。上半场比赛,摩根屡次制造威胁,但没能破门。下半场比赛,双方均无建树。全场战罢,美国女足0-0葡萄牙女足。美国女足小组第二晋级16强,葡萄牙被淘汰出局。此役之前,美国女足小组赛2战1胜1平积4分,葡萄牙女足则是小组赛2战1胜...